第303章 七路半也配让我丁伟关注?

接到总部的单独指示后,丁伟笑了笑,大致明白意思。

关东军属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以小规模蚕食,不适合整个军区三十万兵力莽上去。

很认可丁伟的实力,要优先保证大后方,解决威胁后,再去考虑关外。

大后方唯一的威胁也就一个35军值得他关注,除了绥远军的精锐外,其余的马家军、骑兵师等等,一概看不上眼。

孙德胜的司令部在归绥,除了两个骑兵师压在蒙疆地区,本部也有2-3个步兵团的兵力。

且配有一个97式中型坦克连,22辆日式坦克,7辆装甲车,组成了一个装甲支援连。

丁伟手上有了T34跟快速坦克后,一百多辆中型战车就淘汰下来了,用于给各纵队提升装甲力量。

薄皮战车在一线顶不起来,但在绥远属于降维打击,绥远军缺少反坦克武器,基本奈何不了它。

想当初鬼子的骑兵集团压在这,已经让诸多国军部队无可奈何,如今孙德胜纵队也安排在这里,同样让人无可奈何。

榆林的22军,很可能也比较中意绥热察军区,有起义投靠的可能。

他们对八路的政策并不感冒,有一个主力86师,跟孙德胜走的挺近,双方配合的演习了两次,对彼此的战斗力很认可。

之前王超在这里的时候,打通了不少关系,还一口气带走了新编旅。

孙德胜是个挺眼光高的家伙,脾气火爆,打仗不要命。

但看到了榆林部队,对这里的兵员素质非常满意,简直是天生的骑兵料子。

一口气招了1600余人,编成了直属骑兵团。他本人亲自编练,负责骑兵团的训练任务。

实在是没有战事,都快憋出毛来了。

“司令,有军区的消息。”

通讯兵几乎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将消息传给了孙德胜。

军区的消息,司令员终于又想起他来了?

“快讲,司令员有什么要求,是不是让我们上前线打鬼子?”

孙德胜顾不得手上的尘土,一把抓在了通讯兵的身上,留下清晰的两个手印。

“孙司令,您也太激动了,把我新军装都抓脏了。军区命令我部整备,做兵力集结。”

“下一步呢?”

“没有下一步。”

通讯员一脸的无辜,他反复确认了一下,就真的只是这么一句话。

骑兵纵队集结,整备兵力,没有下一步作战计划。

司令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通知各部向绥远地区集结,提前做好作战储备。我所有机动支援火力待命。”

骑兵纵队有两个骑兵师在绥远活跃,还有一个骑兵师在通辽作战。

孙德胜又新编了3个骑兵团,两个步兵团。肯定要把部队分散部署,否则一个城养不起这么多人。

草原地带是地广人稀,靠近河套平原还好,有大片的耕地,能获取到足够的粮草。

靠着百姓耕种以及军队帮忙军屯,素有塞上江南之称。

丁伟把孙德胜放在绥远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若是放在山区里,可养不活上万战马。

靠近平原,战马容易获得,骑兵也好培养。不管是汉人骑兵还是蒙族骑兵,都是打鬼子的好手。

该纵队兵力集结,惊动了榆林跟绥西的兵,迅速向上汇报,还惊动了外蒙驻防的苏军摩步团。

孙德胜手上能调动的兵力接近2万人,骑兵部队超过8000人,机动性良好。

手上火炮也不差,都是缴获的日式火炮跟苏式野炮。

射程远火力足,战斗力非常不俗。

骑兵纵队的动静,引得绥西的部队紧张起来,以35军为首的精锐兵力驻扎在包头,紧挨着绥远。

双方名义上还是友军,共同抗战的友军。实际上却已经开始对峙起来,井水不犯河水。

“八路的实力突飞猛进,已经不是当初的土八路了。丁伟手下一个主力纵队,就让我如临大敌。”

傅先生愁眉苦脸,随后眉头又舒展开,这未免不是一个机会,向山城索要军械武器的机会。

胡寿山30万精锐在关中驻扎,大量的苏械武器,精锐非常。

能调过来两个师也行啊。

马家军人多势众难以掌握,也好趁机敲打敲打。

在冀北作战的两个步兵团,根本没有发展空间,傅先生有点憋屈。

他好歹也是绥远的代言人,混成这个样子了呢。

打又不能打,拼又拼不过。

一旦开战,丁伟手上的飞机可以迅速支援战场。一个骑兵纵队,大概可以穿插35军了。

大后方还需要关注?

稳定非常。

五月份一到,德子投降了,东北的天气转暖,但黑龙江地区还是降了一场雪。

让刚准备换下冬装的鬼子吓了一跳,南方大夏天了,怎么还下雪呢,这是不祥的预兆。

白色跟死亡挂钩,是不是预示着关东军的结局?

哈城内的汉奸们找来了萨满,亲自为贵族老爷祈福,祈祷他们可以躲过危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都1945年了,就别迷信所谓的跳大绳了,再厉害的神明,能禁得住122毫米的榴弹炮不?

盟军攻占了柏林,消息像雪片一般漫天飞舞,仿佛打赢了战争一样,让所有抗战的军民亢奋一心。

丁伟看到了商机,此刻的欧洲刚刚结束战斗,有大量的德械武器被收缴。

堆积如山的武器装备肯定用不完,重武器不用想,必然被盟军搜刮分割干净,那些海量的轻武器,倒是有机会考虑考虑。

丁伟比较喜欢MG42通用机枪、突击步枪,如果能弄来几辆豹式坦克,或者四号突击炮,那再好不过了。

另外还有轰炸机、88毫米高炮,其余的105、150毫米的榴弹炮也不错,前提是能够买到。

手下人中,周卫国是在德国留过学的,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脉。

这件事得过去尝试一下,从西伯利亚铁路过去,看能不能买到一些二手的武器装备。

火炮、坦克、飞机,哪怕不能用,搬回来换换零件也能凑合着跑。

老美财大气粗,看不上这些东西。苏联人有自己的体系,也不可能要轻武器。

缴获的德械武器就跟大白菜一样不值钱,正准备拆卸后统一融了。

周卫国的装甲师整编的差不多了,有丁伟亲自在这里盯着,让他带几个人,立马动身去西边。

不管情况如何,至少要去看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