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老吴家的聪明人

吴松妈顿时就尴尬地站在那了。

她一脚里一脚外的就这么站在门槛上。

吴大爷瞅了侄媳妇一眼,道“之前她说不收我们的货,那我们理亏,不收就不收,可这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这次卖平价油再不给我们,那就过分了,这不就是狗仗人势吗?”

松妈立刻就把另一条腿迈了进来。

怂恿道“大爷,您是我们家辈分最大的,您得带着我们去讨要个公道。”

“你可闭嘴吧。”吴大爷的大儿媳姚桂芳不客气地道“你就会撺掇你大爷往上顶,这件事是你们家引起的,就该你们去。”

说完冲吴大爷道“爸,这件事我觉得咱们去闹事那肯定是不行的,咱们得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跟那陶厂长低个头道个歉……”

姚桂芳的话还没说完,吴大爷就冲大儿媳嚷嚷起来了“让我跟她一个小寡妇道歉?你让我的脸往哪里搁?我老吴以后走出去还有脸吗?”

吴松妈也不愿意跟向暖服软,那样不是让她得意死了?

“就是,咱们吴家这么多人,还搞不过她一个小寡妇,明天我们就去公社,当着唐书记的面,我就不信唐书记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维护她,他要真敢,那就做实了他们关系不简单。”

姚桂芳见公公不听自己的劝,这个堂妯娌还在火上浇油,心累的一句话都不想说,回到了自己家的两间屋子。

吴大爷家有两儿子,中间堂屋带一间屋子,是吴大爷住的,吴大爷老伴早些年就没了。

左边两间屋子是老大的,右边是老小的。

一大家子没分家,在一起吃。

做饭就是老大老小一家轮一个月。

这个月轮到吴老大家,她男人叫吴大有,轮到谁家做饭,那柴也是要谁家去寻的。

他男人带着大儿子去山里捡柴火去了。

住在山里,倒是不缺柴烧。

等她男人回来后,姚桂芳把事情跟丈夫说了下后道“这件事爸想跟人陶厂长对着干,那肯定是不行的,人家再是小寡妇那首先也是官。”

“我的意思是明天你让爸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给陶厂长道个歉,唐书记以及那么多人都在,咱们道歉了,那陶厂长还不给我们分,那就是她没理了。”

吴大有点头,“你说得对。”

姚桂香撇了丈夫一眼“可你爸说那是丢他的脸,我说一句不好听的,你爸那脸是能换一口吃的还是能换一点穿的?”

吴大有不吭声。

“你去找老小,把这个道理跟你爸说说,咱再这么僵着,不但农资社不收咱们货,不卖给咱们油,以后还不知道要如何整咱们呢。”

“她三爷爷又是咱们的大队长,给咱们家穿个小鞋,那不是跟吃饭一样简单啊。”

吴大有点头“好,我这就去找大军去跟爸商量下。”

姚桂芳闻言这才放心了。

吴大有跟弟弟说了下后,吴家老小吴大军也觉得大嫂说的对。

于是两兄弟就一起去劝老头子。

吴大爷还算是听得进去两个儿子的话。

虽然还是很不高兴,但还是答应明天去跟向暖道歉。

第二天一大早许多人家早早就起来做早饭。

一家最少都去两三个,有的更是全家出动。

他们把油壶放在篮子里,手塞棉袄袖口里,一群人呼朋唤友的往公社去了。

杏花公社也是有大集的,一般就是每个月的初一,十一,二十一,一个月开三次。

主要因为路太远了,你一旬开两次也没人来。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一了,正好也是大集,大家都要去供销社采购一些过年的东西。

再穷的人家,也要备一点年货的。

于是这一路上全都是形形色色的老百姓。

有的扎着破烂的头巾闷头赶路,有的三五个老闺蜜走在一起也不知道说什么,笑的牙花子都能看见,身边还跟着讨人嫌的狗蛋铁柱们。

一群小孩真的是一刻不停,一会儿蹦到田里,一会儿又爬上来追打。

但凡他们经过的地方,田埂边的杂草都要挨一脚踹,路还没走一半,一身干净的衣服已经脏得不能看了。

大人们有的喊孩子名字,听到孩子答应后再随手折一根树枝,追着孩子就要揍,一路上都是鸡飞狗跳。

向暖昨天得到反馈回来的数据后就骑车回家了。

她做好家要被造成狗窝的样子了,结果到家后发现还挺整齐的。

看到她回来,两个小孩也高兴坏了。

她回来有点迟了,陈家康已经在煮好了红薯稀饭。

她不在家,两个孩子的菜就是自留地里的白菜,青菜,萝卜。

向暖看着中午剩下的菜,一点油星子都没有。

向暖道“这次我去城里弄了不少油,明天就能拿回来了,以后咱们家吃油不用省着。”

两个小孩闻言高兴坏了。

第二天她要早早去公社发油,两个小孩在家也闷坏了,都要求跟着她一起去。

想了想就带着两个人去了公社。

她的女式自行车,前面也是有横杠的,就是比二八杠矮一点,其他都差不多。

陈家康比陶天翔高,所以就坐在了后面。

有陶天翔在前面给她挡了一点风,向暖骑起来也没那么冷。

陶天翔被向暖用围巾将狗头都包起来了,但还是吹的他鼻尖通红,但他一点不觉得冷,心里热乎乎的。

向暖到公社的时候公社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一共七个大队,向暖是分批安排了两天发的。

今天是一二三三个大队。

因为后天就是他们这边的小年了,所以东西要在年前发下去。

这三个大队人口比其他公社要多一些,尤其是第一大队,镇上的人都属于第一大队,人口比较集中。

向暖到了后,众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一共摆了三张桌子,向暖,周萍,叶云芳负责记录,其他男同志就负责称重。

油坊里有专门的那种勺,一勺有一两三两半斤不等。

公社这边借来的是半斤的勺子,还有一个漏斗。

今天是个大日子,向暖很狗腿的让唐和平说几句。

唐和平往那一站叉腰就道“大家今天能吃上这不要油票的平价油,得感谢陶向暖同志,是她一个人冒着寒风去省城找关系,才弄到两千多斤油的。”

“所以咱们第一个感谢的就是陶向暖同志,我们给陶向暖同志鼓鼓掌,感谢感谢她。”

排队的老百姓们立刻就鼓掌起来,看着向暖的眼神也是炙热的。

这些底层人民真的很单纯,谁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他们就感激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