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臣向来守身……

<\/b>下人们不知其中隐情,看着公主和驸马你侬我侬,恩爱更胜新婚之时,不由都是微微有些诧异,不过主子恩爱总归是好事,他们也跟着心中喜悦,除了小青。</P>

小青脸色有些默然,和小红静静的站在一旁,虽然李伟对她很好,但是她的身份终究只是个婢女。</P>

李伟抬头间,看到小青的神情,不由心中一沉,升起一种难言的愧疚。</P>

小青注意到他的目光,赶紧收起思绪,露出一丝浅浅的微笑。</P>

“哎……”</P>

李伟叹了口气,看了看小青,又看了看安庆,一时心绪复杂。</P>

文武双全固然好,但是小青的名分问题却是让他有些犯愁,在大明莫说是公主驸马了,即便是平民百姓家里,也有妻妾之分,所谓的平妻都只是照顾妾室娘家人的面子罢了,事实上还是妾室,根本不存在平等的两妻。</P>

除非他能远走高飞,带她们到一个大明管不到的地方,两女才有可能平起平坐,否则,在大明他最多只能给小青争取个妾室的身份,而且还得看安庆和老朱的脸色。</P>

安庆这边哄哄应该没问题,老朱那边就不好说了,一个不好就会弄巧成拙,这事急不得,必须得谨慎。</P>

暂时将思绪放下,李伟吃过早饭后,就悠哉悠哉的去上值了。</P>wutu.org 螃蟹小说网

京师的官能这样正常朝九晚五的估计也就他一个了,但是早朝可以借口忙不去,班还是必须得上的,不然朱元璋肯定要找他麻烦。</P>

李伟老老实实的先去了工部衙门点卯,当然是他点别人,然后又去隔壁新建起来的掌行司开小会,之后又了军器局、银行等地,一圈逛下来,基本上就快到下值的时候了。</P>

正当他回到工部准备跟薛祥打个招呼就早退的时候,突然有个小太监找上了门。</P>

“驸马爷,陛下召您进宫面圣。”小太监恭敬的道。</P>

李伟脸色一变,心里格登一下:“陛下找我干什么?”</P>

“这个奴婢也不知。”小太监恭声答道。</P>

李伟脸色变幻,脑海里浮现出安庆那张娇嫩的小脸蛋,以及昨夜与她决斗时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心里顿时没来由的一阵心虚。</P>

“不怕不怕,虽然安庆年纪小了点,但我们这是明媒正娶合法合规,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事!”</P>

李伟暗中给自己打气,安定了下心神,才对小太监道:“行,那就走吧。”</P>

“是!”</P>

小太监应了一声,在前面带路,李伟惴惴不安的跟在后面,向皇宫走去。</P>

乾清宫里,朱元璋手上拿着陈敬和高信两人分别递上来的奏书,心情激动,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笑容。</P>

李伟摆宴的事结束了,但其影响也刚刚开始,今日早朝,陈敬和高信就把连夜赶工出来的奏书递了上来,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P>

两人这么着急也是没办法,他们怕慢了会被别人抢了先,毕竟李伟当时又不是单独跟他们说的。</P>

高信所奏之事还好,毕竟开科取士是所有文人的共识,轻易获得了文臣的全体支持,当然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尤其是一些身居高位,把控着举荐权的勋贵重臣,更是反应强烈。</P>

朝中的臣子来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由他们这些最初的开国功臣举荐的,一部分是刘基、宋濂他们这些文人的师生故旧,另外还有部分就是洪武三年恩科考上来的以及其他渠道所组成的零零碎碎。</P>

自从刘基、宋濂等文人领袖相继去世之后,文人这边一盘散沙,而武将举荐的那些也被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杀得所剩无几,现在文臣里就剩下一些零零碎碎了,这也是李伟在跟这些文臣的冲突中能占尽上风的原因之一。</P>

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就是剩下的这些人能力较差,不堪大用,甚至很多时候无人可用。</P>

这让朱元璋大为苦恼,甚至有些后悔下刀太快了些。</P>

但是随着李伟的崛起,这种情况逐渐得到了改观,在他身边聚集的这些人,也不知是本就有本事,还是经他指点开了窍,反正能力都是大幅提高,尤其是今日早朝上陈敬和高信提的这些事,真让他喜出望外。</P>

举荐的弊端他当然很清楚,而且这些年来他也在积极的推行官学,期望能提升文人的做事才能。</P>

可惜想法虽好的,他却没能拿出个能让文人变得务实一些的指导学说,毕竟他也只是个半吊子,大道理是懂得,但要说作出一篇令天下文人信服的文章来,却是不可能。</P>

而洽在此时,李伟就提出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指导思想,虽然还未形成典籍,但方孝孺已经在做了,相信以他的文采这事不难。</P>

有了这些,再加上高信奏书里的一些补充,科举取士的问题便能解决了。</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