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茶叶成为主导产业

据欧阳矜介绍,紫檀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艰辛曲折的道路,看似青山绿水,实则是既无矿产资源,又没有帮助致富的工商企业,境内山大沟深,土地资源紧缺,全县有着近40万人口,但是25度以下的坡耕地还不足10万亩,为了生存,人们只能靠山吃山,将一些陡坡地开荒种粮。

但凡是稍有点思维的人都知道,山地本来土壤瘠薄,蓄水保墒性差,土壤水肥流失严重,人们不辞辛苦的劳作一年,仅有微薄收成,要是遇上旱涝灾害,很可能颗粒无收。

欧阳凯蔺还具体讲述了当地有个村流传下来的民谣,因为山势陡峭,人们劳作和出行都备受煎熬,有人由衷地发出哀叹:“有女别嫁陡天坡,老死的少,摔死的多。”可见,当地的生存环境是多么地恶劣。

这也是为什么紫檀县成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根本原因。

面的这种困境,紫檀县历届政府都致力于打破发展瓶颈,为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县政府做出了各种尝试,首先吃饱穿暖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所以政府号召全县人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全力推广玉米三项技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举债兴办了缫丝厂,电解锰厂和林化厂。这些措施或多或少地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欧阳矜心情沉重地说道:政府的初心是美好的,奈何在一个资源贫乏的地区搞工业革命,由于缺少风险评估,林化厂、电解锰厂因为流动资金不足和原材料缺乏就在两年前被迫宣布破产了。

蚕桑一直是紫檀县的传统产业,因为受到国际丝绸市场的影响,县政府宣布,政府将不再致力发展蚕桑产业了,并且将蚕桑产业定性为夕阳产业。致使县缫丝厂成为半死不活的企业,近千名工人不得不外出另谋生路。这就是目前紫檀县的现状。

好在紫檀县还有茶产业,由于茶叶基础好,产品深受中原和西北地区人们的喜爱,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所以县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后将茶叶确定为本县的主导产业,并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全面开发,希望尽快实现名牌战略计划。

欧阳矜指出了县政府的发展纲要,这给欧阳凯蔺吃了一剂定心丸。增强了他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从而也知道了自己发展茶叶产业的方向。

欧阳矜还介绍了紫檀县茶叶发展的光辉历程。

通过介绍欧阳凯蔺知道了紫檀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史,早在唐朝紫檀茶叶就成为贡品。

这说明紫檀县地理位置特殊,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适中,雨量充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良的自然地理条件。

改革开放初期,全县有茶园12万余亩,茶叶产量达到1000余吨。

茶叶一直是当地百姓创收借以补贴家用的重要产业,又因为紫檀茶叶有着这样深厚的发展底蕴,所以,紫檀县茶叶产业被当地历届政府视作振兴经济的拳头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其影响力逐步扩大,茶叶知名度逐步提升,实力不可小觑。

为了挖掘出紫檀茶叶的独特品质,经省政府批准在紫檀县成立了中西北部地区茶叶试验站,旨在从众多茶叶品种中获知紫檀茶叶的特殊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